陈学冬,被娱乐圈耽误的育儿专家[20P]
《小时代1》上映前一年半,陈学冬已经在八卦里拥有了姓名——当然是和郭敬明有关。
说是《小时代》原本要拍电视剧,瞿友宁(拍过《恶作剧之吻》《我可能不会爱你》)任导演,陈学冬演男N号。郭敬明却强推陈学冬演男一号,和瞿在微博上撕。
郭敬明一定是对陈学冬寄予了厚望,才敢在剧版开拍两个月后,截胡陈学冬,为陈学冬能演周崇光,转型做了导演。这才有了2013年圣诞档的重磅炸弹《小时代1》。



都说陈学冬靠郭敬明在活。反过来看,没有陈学冬,郭敬明还在勤奋地“抄”小说也不一定。两个人也是奇缘。
但选演员,瞿友宁毕竟是专业。那时候的陈学冬演不了男一号,现在,对他也不是易事。上一次受他惊吓,来自《解密》里的数学奇才容金珍。演成了弱智。



陈学冬真不会演戏。这种“不会”,跟勤奋、努力、付出没有丁点关系,是天赋问题。人生最大的不公平大概是天赋。它从源头上灭掉了某种可能性。
但也是因为不会演戏,看陈学冬上综艺,反而能得到耳目一新的体验。会惊讶,嚯,本人并不是绣花枕头。反差总给人新奇。
综艺里的陈学冬,带娃一流,逻辑能力一流,耐心细腻一流,温柔得体也一流。全然褪掉了“演技”这层累赘,他轻松上阵,驾轻就熟,居然有些迷人。
网友打哈哈说,“总算明白郭敬明为什么对陈学冬死心塌地。”



天赋令人绝望。绝望之后的希望是,天赋分很多种,A是一条死路,但换B或者C或者D走走看,或许你能收获光明。陈学冬不擅长演戏,他擅长录综艺,也是一种活法嘛。
而且他的综艺感来自他自己,他的真实,好性格,有主见,甚至是,看似亲切有礼但越走越走不进他内心的神秘。比靠嬉笑怒骂来的单薄的综艺感,陈学冬这种更戳人。



2014年,陈学冬录制首档真人秀《一年级》。
那是真人秀的起步阶段,因为起步,所以没有现在炉火纯青的油腻。《一年级》非常好看,又百分百真实。几乎可以说,是陈学冬如何担当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长篇纪录片。没有剧本,也来不及写剧本。
据说是,陈学冬推掉了所有的工作,全身心扎根小学,跟班里36个小学新生吃喝拉撒在一起。那是雕塑美男周崇光大火后不久。






第一集就是大型窒息现场。
这是一所寄宿制实验小学,换句话说,这里的孩子家境优渥,娇生惯养。惯到什么程度?一个小男孩玩游戏迷了路,心急火燎,逮着老师就跳起来骂,“丑八怪!”不是熊,是魔鬼。
陈学冬对付魔鬼用魔招。面对父母送别孩子难分难舍的场面,他下令,全部家长立刻离开。校长都很震惊,别的班哭倒一片,来到陈老师的班,安安静静。这还是陈学冬第一天上岗。






陈学冬有一种,在混乱中控场的定力。这种人一定是老道得可怕。虽然那年他才24岁。
比他年长10岁的宋佳,录《一年级》,活活哭了8天。她想得很简单,真人秀嘛,娱乐嘛,会有人帮嘛,“漂漂亮亮就好。”真录起来,漂亮不重要了,能睡饱都是奢望。
在一次,凌晨一点接到家长投诉,“为什么给我家孩子穿长裤他怕热”后,宋佳大崩溃。爆哭着丢东西砸摄像机。她怒吼,“能不能听到我说话!有没有人!快来人!”



孩子魔鬼,因为是魔鬼生的。陈学冬也接到过投诉,投诉他每次沟通只提孩子的缺点,“你想过我的感受吗?你就是故意的!”家长在办公室抽泣。
陈学冬噌地站起来,给家长弯腰道歉。道歉带着不服,但这段话发自肺腑,“我管马皓轩(学生名字)管得最多。我骂他,你以为我不难过吗?”
太激动,陈学冬流出了鼻血。那是难得一次见他真急了。



事后采访,他总结得真好,“家长会惊讶,觉得孩子跟我接触的样子不是你描述的那样。而这个时候,其实是问题最严重的时候。”
陈学冬,一个被娱乐圈耽误的育儿专家。所以后来,他录《放开我北鼻》,跟区区几个萌娃玩啊闹啊,完全小菜一碟。
王嘉尔说的,有次发烧,他在底楼隔离,是陈学冬照顾了他一晚。陈学冬奶遍节目里的大人小孩。



这点,陈学冬跟马天宇很像。都会带娃,照顾人,体贴善良,但又始终捂不化更深层次的冰山。
暖里裹挟冷,如同他们坑坑洼洼的人生,失掉了父母的爱,也收到了更多人的爱,残酷与善意交替轮回。但总归是,善意可以稀释残酷,始终无法消解残酷。
所以陈学冬每次谈再婚生子的爸爸,总是耿耿于怀。跟他把屎把尿带小孩根本两个人。



去年《奇遇人生》最后一期,陈学冬做嘉宾,和阿雅到云南小镇,跟着一位叫杨明金的电影放映员,满山遍野去给村民放坝坝电影。主线本该这么简单。
但有意外发生。录节目前三个月,杨明金家的厨房发生煤气爆炸,妻子毁容,一岁孩子去世。杨明金为了保护大女儿,隐瞒妻子的病情,只让母女通电话,从不安排见面。10岁女儿见到面目全非的妈妈一定无法承受剧痛。
在跟陈学冬谈心的饭桌上,杨明金抹着泪说,“我伤心无所谓,只要我姑娘好,她开心,我什么都无所谓,所以我要全力以赴。”



画外音是陈学冬的采访,“我爱上了杨大哥。我人生中,如果有一个这样的父亲,多好。”那顿饭,杨明金大醉。夜色下,是陈学冬搀扶他回家。他一定把压了三个月的痛都拆给陈学冬看。
虽然在此之前都是硬撑,但杨明金麻痹自我的这句话,是真理。他带阿雅和陈学冬看出事的厨房,没事人一样,照常在里面做饭吃饭。
阿雅问,你没有阴影吗?他忙着烧水,“毕竟是要吃饭的,不吃饭不行。”









想起电影《步履不停》。
坐落偏远小镇的横山一家,只在长子忌日这天变得热闹。父亲和小儿子,母亲和小儿子,小儿子和大女儿,一家人谨慎又熟悉地相处。
这种撕裂和矛盾,很难分得清,到底是千疮百孔的家庭还有温情,还是貌似温情的家庭终掩不住缺陷。唯有生活如常,步履不停,哪管你放不放得下。岁月才不会回头。
杨家要这样过,陈学冬也是,阿雅也是。






录制第一天,阿雅接到电话,她在美国的好朋友出车祸身亡。看到忙里忙外的杨明金,她感慨,“他怎么那么坚强。”陈学冬回答,“因为生活不可逆。如果事情已经是这样了,只有面对,变得更好。”
像鬼扯鸡汤吗?但杨明金确实是这么做的。









陈学冬也努力在做。节目最后,他剖析父子关系,“我挺恨我爸的,但孝顺这个东西,我还是会尽到。父子就是这么奇怪的生物。”
东方家庭,爱与伤害常常互生互伴。尽管陈学冬都嘴硬不讲爱。












我喜欢有一幕是,陈学冬穿件白T,坐在一间烂房子里,房子有一窝小奶狗。他捧起一只,甜腻腻地说,“那我就带你走了。”温柔化成一滩水,水还冒着热气。
我爱上了陈学冬。人生中,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朋友,多好。



前不久,陈学冬在微博转发一篇文章。
文章写他客串《我家那闺女》的观察员时,被现场四位爸爸拒绝评分,原因分析是,陈学冬出身单亲家庭,“没有父亲希望女儿嫁到破碎家庭里,这对女儿来说,是一种婚姻隐患。”类似胡说八道挣小钱的文章多了去了。
但陈学冬很上心。他写了几百字驳斥这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偏见——不是计较自己的评分,是为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声。
“我希望个别媒体,不要再对这种被迫、没有任何选择权力,却成为这个群体一份子的孩子,带来更多伤害,增加更多社会压力!”





















陈学冬有个干儿子,是录《一年级》时班上的学生陈思成。陈思成也来自单亲家庭。四年了,“父子”互动很好。去年录《我家那小子》,陈思成来给陈学冬庆生,晚上,他们睡床上聊天。
陈思成这句令人心碎,“父母分开,你知道谁最难受吗?小朋友。”陈学冬安慰他,像后来安慰阿雅。他应该也是这样一遍遍安慰自己。












井上雄彦有部励志漫画叫《Real》,讲几个因意外而残障的年轻人打篮球的故事。书里有句话,“人在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询问真实。”人在顺风顺水时,离真实还很遥远。
听听陈学冬说的,不了解真实的人好自为之,免去你狂妄自大的臆想吧。
  商家联盟排行榜 👍